给大家分享春节“开门红”旅游业迎来强势复苏和一些关于疫情江西旅游业的题,希望大家都能够喜欢。
浙江湖州南浔古镇风景区。卢志鹏摄/光明影业
四川省华蓥市卢市镇民间艺人表演“铁花”。新华社
“游客们又回来了。”北方的冰雪大世界,灯火辉煌,寒冷的冬季也难阻挡游客的热情;南方的海边村庄,人们面朝大海,享受闲暇时光;古城古老的街道上,有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。来一场热闹的新年盛宴吧……
当被疫情打断的生活回归,对“诗与远方”的渴望将不再停止。今年春节是对COVID-19感染实施“乙类和控制”政策后的第一个长假。旅游业明显回暖。人们纷纷背井离乡,踏上旅途,享受异国他乡的悠闲浪漫,同时感受新年节日的红红火火的气氛。
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08亿人次,同比增加231人次,旅游市场交出了三年来最好的成绩单,这无疑为旅游业的复苏传递出积极信号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再次激发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暖春将至,更多消费潜力等待释放。旅游业也开始积极应对变化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。
1恢复明显
跨省游回归主流
大年初三,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里歌舞升平,欢声笑语。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和他的家人正好赶上乡村舞台演出的开幕。张先生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喜庆热闹的时刻“这是我第一次来昆明旅游,特地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。”
在海南三亚,一家民宿的负责人博哥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忙碌“我们这里每天都爆满,突然的忙碌有点措手不及。”他发现,近期来三亚的游客数量迅速增加。尤其是海边的民宿最受欢迎,再现了“一房难求”的现象。
今年春节假期,这样的火爆场面在各地屡屡上演。那些曾经备受喜爱的旅游胜地、风景名胜,迎来了大批游客的归来。这显示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刚性需求,也揭示了人们的回流。激发了信心和期待。
“春节期间,部分地区和业态复苏超出预期,知名旅游景区客流量明显增加,不少景区客流量超过2019年同期,民宿接待数量也有所增加与2019年同期相比,部分业态的复苏步伐对于提振行业士气具有积极意义。”桐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朝功分析道。
例如,四川乐山共接待游客40616万人次,同比增长40%。其中,乐山大佛景区门连续四天售罄,创下24小时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的纪录。安徽宏村门收入同比增加51427张,重回2019年的143张;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门收入同比增加148784人次,恢复到2019年的1847人次。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,同比增加2447元,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,同比增加2494元,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303和1325。
同时,更多地区采取景区门减价或打折、发放消费券等措施,进一步激发旅游意愿,刺激消费升级。据不完全统计,春节期间免费开放A级旅游景区1281个,其中5A级旅游景区62个免费开放。贵州377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门活动;上海101个景区实行门优惠,其中免费68个;江苏苏州14个园林免费开放。
从各数据来看,蛰伏已久的长线出行开始复苏,跨省游回归主流。大理、三亚、丽江、厦门、广州、西双版纳、哈尔滨、成都等成为跨省游的热门目的地。携程上,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近70%,预订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,出行天数和出行距离有明显增长趋势。
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,春节假期游客平均出行距离2069公里。各地接待游客中,省外游客占293人,市外游客占369人。这些数据表明,中长途市场已开始引领假日旅游经济。加之大量游客回乡探亲的本地休闲消费,有力推动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规模、消费结构、质量和效率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。旅游业进入旅游意愿、消费预期、行业信心全面提升时期。进入新的增长阶段。
2热闹繁华
“文化味”弥漫新年气氛
年味、年俗、传统文化永远是春节的“关键词”。这个春节,游客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,也体验着不同的风俗文化。
“听说今年杭州吴山庙会又回来了,我们就带着孩子来这里,准备体验一下久违的传统‘年味’。”大年初五,游客王女士说。张带着家人逛庙会、看表演,沉浸在热闹繁华的过年氛围中。
赏灯、逛庙会、举办社区篝火、观看特色表演、体验非遗技艺……传统文化与节庆旅游相融合,丰富多的传统习俗成为春节文化旅游活动的“主角”,形式多样春节习俗、节庆活动、传统文化体验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。
各地景区也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。在江西南昌源城记历史文化区内,采茶戏、河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引人入胜。游客们穿上旗袍、长袍、汉服,身临其境地体验丰富多的新年活动。在浙江乌镇的水上年货市场,满载年货的划艇来回穿梭,人们品尝特色美食,感受浓浓的水乡情怀。在浙江兖州古城景区,“兖州太守”在南宋风格的仪仗队和一队舞者的陪伴下走进古街。民俗表演、舞狮等活动气氛热烈……
马蜂窝发布的报告显示,特色民俗体验、非遗表演、庙会、元宵节、创意集市、新年祝福等年度活动是吸引年轻人出游的重要元素。春节期间,在多个城市上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铁花”表演走红“朋友圈”,人气高达150%。“火树银花”将节日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。
团圆是春节的主题。兔年春节期间,无需“异地过年”的时候,不少游客纷纷返乡,为家乡带来消费。丰富的文旅产品为渴望旅游的人们带来多元化的选择。“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,今年拜年之后,我就带着父母开车去周边转了一圈。”家住成都的张宁远说,这几天逛古镇、吃小吃,还打算住郊区民宿。多住几天吧。“回到正常生活的感觉真好,”他感叹道。
春节假期,像张宁远这样返乡的游客还有不少。他们希望在休闲旅游中享受与亲人团聚、与朋友聚会的美好时光。篝火煮茶、登山露营、养生度假成为热点。逛集市、古镇古街品尝美食,乡村游体验冬季特色项目。很多亲子游客注重互动体验和。
“南下避寒,北上赏雪”也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旅游景点。同程旅游发布的报告显示,北京什刹海冰场的冰上运动体验、长白山、峨眉山的滑雪雪景游览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、龙头山旅游度假区都是热门的冰雪主题景点。在三亚、厦门、珠海等温暖宜人的南方沿海城市,游艇旅游、水上旅游、低空旅游等特色产品十分受欢迎。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崔力指出,春节期间旅游业强劲反弹,探亲游、度假游、周边游、旅游等市场蓬勃发展。经过三年的COVID-19疫情,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关系。家庭出游成为今年春节的主流,呈现出“全家总动员”,到温暖的城市呼吸湿润的空气。游客主要考虑气候、文化等因素,这使得三亚、西双版纳等地的春节旅游市场热闹非凡。
3出境游蓬勃发展
中国“年味”走向世界
作为跨境旅游放开后的第一个长假,期待已久的出境游被纳入人们今年春节的出行计划。许多中国游客走出国门,领略海外“中国年”的独特风味。“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出国过年,没想到除了异国风情和美丽风景,还看到了到处灯火通明、灯盛开的盛况。熟悉的新年年味很感人。”除夕之夜,张念从北京来到泰国清迈,唐人街有各种舞狮舞龙、烟花爆竹,寺庙里祈福的人络绎不绝。
大年初一,中国首架春节包机从深圳抵达巴厘岛。印尼旅游部和巴厘岛省政府在机场举行热烈欢迎仪式;大年初三,菲律宾旅游部长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在马尼拉机场迎接他们的到来。来厦门的游客……阳光、海滩、美食,东南亚吸引了第一批国内海外过年游客。
携程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出境游订单整体同比增长640元,跨境机订单同比增长超4倍。曼谷、新加坡、吉隆坡、清迈、马尼拉、巴厘岛等东南亚目的地成为中国游客的“最爱”。
为迎接中国农历新年,多国举办丰富多的“中国年”活动,为中国游客和当地华人送去祝福。瑞士少女峰——滑雪场,缆车起点站装饰着兔年装饰和红灯笼;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亮起“中国红”,广场内的纳尔逊纪念柱上出现“恭喜2023新年”字样;意大利米兰市中心的大屏幕上播放新年祝福,并在北部城市都灵的最高建筑上投影出一个大大的“福”字……
业内专家表示,中国一直是全出境旅游的主要消费国之一。中国游客走出去,将助力全旅游业复苏。
“如火如荼的春运旅游,为低迷三年的旅游市场注入了一剂‘强心剂’。随着防疫政策的不断放松,国内旅游市场有序恢复,出境旅游市场利好消息频传,逐步带动长途旅游、跨境旅游需求的释放,旅游业复苏步伐不断加快。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晓雪指出,“同时,我们也要认识到全面复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特别是出境旅游,我们仍需做好‘持久战’的准备。”.”
节前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,自2月6日起恢复全国旅行社、在线旅游企业试点恢复经营出境跟团游和“机+酒店”业务,其中包括泰国、印度尼西亚、柬埔寨、马尔代夫、斯里兰卡等20个国家。国家。这样的利好政策刺激了人们出国旅游的意愿,也让各旅行社、旅游企业忙得不可开交。一夜之间,不少和集团业务线推出了近百条出境游产品和线路。
“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出境游订单了,最近询出境游的消费者越来越多,我们正在加紧筹划。”某旅行社客户部负责人张经理告诉小编,“这三年我们流失了很多人才,目前我们正在补充新鲜力量,进行重组。”
专家指出,针对需求的快速释放,旅游相关行业也应迅速调整状态,做好准备,避免出现短期供给不足带来的题。崔立表示,要充分认识到,我国旅游业仍处于恢复期,旅游企业“扭亏为盈”还需要较长时间。未来,自助游将成为主流。旅游景区、酒店、旅行社等企业需要迎接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重建期。如何充分挖掘现代游客需求,在旅游产品、旅游品牌、新业态等方面进行创新,是旅游业的关键。行业面临的挑战。
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08亿人次同比增加23.1亿人次
今年春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,同比增长30%
对于广大网友想知道的春节“开门红”旅游业迎来强势复苏和疫情江西旅游业的相关题,本篇文章都有详细的解,希望能帮助到各位。
No Comment